1、车厢存储空间温度的偏差、均匀度和波动度确认(温度分布测试)。
2、温度传感器的准确度确认。
3、 测试系统在冬季、夏季极端温度条件下的运行情况。
4、温控设施运行参数及使用状况测试;
5、温度监测系统配置的温度监测点位置确认;
6、开门作业对车厢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7、 确定设备故障或外部供电中断的状况下车厢保温性能及变化趋势;
8、 冷藏车初次使用前或改造后再次使用前应进行空载及满载性能确认,定期验证时应进行满载性能确认。满载条件为装载率高于70%;
9、 在冷藏车达到规定的温度并运行稳定后,数据有效持续采集时间不应少于5小时或根据车辆最长运输时间确定;
10、 验证数据采集的间隔时间不应大于5分钟。
1、温度分布测试的布点原则
1.1 、在车厢内一次性同步布点,确保各测点采集数据的同步、有效;
1.2、 每个冷藏车箱体内测点数量不应少于9个,每增加20立方米增加9个测点,不足20立方米的按20立方米计算;均匀分布,通常根据车辆的长度和有效容积分2或3层布置。
1.3 、特殊区域应布设温度监测点,包括空调送风、回风位置、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门及可能的送风死角等位置。
1.4、 温度监测点均应布设在货物可能存放的位置。
2 、应绘制测点分布示意图,标明各测点序号,并注明各序号对应的测试用温度记录仪编号;
3 、放置于空调系统温度控制传感器位置的验证用温度记录仪应尽可能靠近传感器以获得客观的数据;
4 、开门测试应确保车门全开,安装有风幕机的车辆应同时开启;判断是否超温可依据验证用温度记录仪的读数和温度监测系统的超温报警提示;
5、以停机后车厢内最先达到温控限度的测点所经历的时长作为空调设备故障情况下的保温时限;
6、设置多个测点的位置(如出风口、死角等)应覆盖相应的区域边界和中点(如送风夹角的两边和中线);
7、满载测试使用模拟物的装载情况应尽量接近车辆使用时存放的货物状态以获得具可比性的车厢内气流分布状态;
应证明车辆满足相应药品的运输温度要求。
1、 车辆空调系统在既定运行条件下,空载和满载温度分布测试结果证明车厢内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 、确定冷点和热点并在冷、热点设置日常监测温度传感器;
3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温度记录仪定期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其最大允许误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测量范围在0℃~40℃之间,温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5℃;测量范围在-25℃~0℃之间,温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0℃;
4、 温度传感器与验证用温度记录仪的差值应在±1℃以内(冷冻运输差值应在±2℃以内);
5、 确定导致任一测点超温的最短开门时间;
6、 确定空调设备故障情况下的保温时限;
7 、冬季和夏季极端温度条件下均可保证温度控制符合既定标准;
8、 温度偏差、均匀度、波动度应不高于±3℃。